图书介绍
内燃机油使用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内燃机油使用化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1185357.jpg)
- 马汉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ISBN:7800436055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231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内燃机油使用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研究内燃机油老化衰败规律的科学3
第一节 油品的加工和使用5
一、内燃机油与发动机的使用关系5
(一)螺旋式深化认识过程6
(二)内燃机油使用化学是油料使用化学的组成部分8
二、用化学观点认识油-机关系10
(一)红外光谱、等离子发射光谱和铁谱连用11
(二)关于相关性概念16
一、油品在使用中的老化衰败规律21
(一)粘度和1720cm-1,1770cm-1特征吸收峰21
第二节 油品衰败的规律21
(二)有规律性的氧化和硝化特征吸收峰及其推导值24
二、废机油在贮存中的老化衰败规律27
(一)使用后的柴油机油在室温下的变化27
(二)使用后的汽油机油在室温贮存下的变化27
参考文献28
第二章 内燃机油油质衰败和磨损特征性曲线29
第一节 柴油机油29
一、不同K4的柴油机的润滑和机油衰败特征31
(一)中小型柴油机31
(二)增压大功率柴油机37
二、柴油机台架评定方法和机油衰败曲线47
(一)Caterpillar 1H2/1G2台架评定方法的物化内涵48
(二)国产发动机台架所评机油的衰败曲线54
三、柴油机油的抗磨作用机理55
(一)研究发动机磨损的有效手段55
(二)化学腐蚀磨损与机油衰败的关系57
第二节 汽油机油59
一、汽油机台架评定机油60
(一)W-1台架Cu-Pb瓦失重和抑氧水平的关系60
(二)ASTM MS程序ⅡD台架评定方法及其他62
(三)ASTM MS程序ⅤD台架评定方法及其他66
(四)仿ⅤA国产台架评定方法72
二、汽油机行车评定机油73
(一)东风140型野外实车考察QB级油74
(二)解放141型野外实车评定QD/CC级油75
(三)QF/QE级油市区行车中机油的衰败特征78
(四)SG/QF级油高温环行道行车机油的衰败和润滑动态曲线81
参考文献85
第三章 模拟评定方法86
第一节 评定方法的要素:一致性和区分性86
一、方法同使用实际的一致性87
二、方法的区分性87
第二节 几种模拟评定方法简介89
一、氧化和磨损的评定方法89
(一)高温薄层吸氧方法89
(二)自由基滴定测定抗氧能力的方法91
(三)低速四球方法92
(四)内燃机油摩擦磨损评定方法(NMM方法)93
二、程序模拟评定97
(一)氧化-磨损程序模拟评定97
(二)机油抑制氧化-磨损性能的内在规律106
参考文献108
第四章 基础油和配方技术109
第一节 基础油精制的尺度109
一、理想和非理想组分的处理110
(一)非烃杂质间的相关性111
(二)N/S平衡值与抗磨性能的关系113
二、深脱N浅脱S的工艺方向114
(一)大庆油的“先天不足”115
(二)华北油的“得天独厚”118
第二节 配方技术125
一、使用性能和添加剂的匹配值之间存在着可量化的关系126
(一)平衡与优化概念126
(二)相互制约概念130
二、三角坐标方法剖析台架评定的配方137
(一)WTD/TGF和匹配值137
(二)TFOUT高温氧化和匹配值145
小结155
参考文献155
第五章 内燃机油使用化学的深层次开发156
第一节 在理论研究方面156
一、用三维坐标方法研究油质衰败和发动机磨损的作用机理156
(一)三维坐标的设计和功能157
(二)摩擦磨损作用机理的研究163
(三)表观指标和实质性指标的关系169
二、用31P-NMR研究ZDDP的降解机理179
(一)ZDDP的降解机理和抗磨特性179
(二)野外高速行车中ZDDP的降解规律和磨损特征188
三、铁谱制备扫描电镜-能谱定量探讨化学腐蚀磨损作用机理191
(一)船用柴油机油的化学腐蚀磨损192
(二)陆用发动机的化学腐蚀磨损193
(三)特征性曲线的验证196
(四)化学腐蚀磨损作用机理的探讨197
四、相关概念的深层次运用200
一、为建立我国台架评定提供指导模型203
第二节 在实用方面203
(一)高温氧化方法的建立204
(二)中、低温硝化油泥方法的建立207
二、更新模拟评定方法--QZX法+IR测定212
(一)高温氧化方法212
(二)中、低温+低温油泥方法213
(三)QZX方法和解放141台架仿ⅡB、ⅤB的关系214
三、重大技术路线的决策咨询216
(一)以水杨酸盐为主剂优于磺酸盐的剖析216
(二)引进OLOA 219优于PX52的剖析217
四、大型转动机组的润滑动态监测219
参考文献221
附录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