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波接力通信工程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邮电部设计院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15045·总3124无6353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51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5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微波接力通信工程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概述1
1.1 微波接力通信线路的组成1
1.2 微波接力通信的基带频谱2
1.3 波道的频率配置和极化4
1.3.1 频率配置的考虑原则4
1.3.2 不同极化的运用5
第二章 微波传播的基础知识6
2.1 微波在自由空间里的传播6
2.1.1 自由空间的概念6
2.1.2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7
2.2 微波在大气中的传播10
2.2.1 大气折射率10
2.2.2 M剖面图12
2.2.3 等效地球半径系数K13
2.3 地形对微波传播的影响15
2.3.1 地球凸起高度15
2.3.2 剖面座标纸17
2.3.3 路径余隙19
2.3.4 电波在平面上的反射21
2.3.5 电波在光滑球面上的反射25
2.3.6 等效地面反射系数31
2.3.7 地面障碍物的绕射34
2.4.1 障碍物阻挡衰落43
2.4 衰落及其克服方法43
2.4.2 沉降物引起的衰落44
2.4.3 地面反射衰落(K型衰落)45
2.4.4 波导型衰落53
2.4.5 大气不均匀体的散射和“反射”55
第三章 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干扰计算56
3.1 概述56
3.1.1 微波接力通信系统中的干扰56
3.1.2 干扰对微波线路的影响62
3.2.1 微波接力通信系统间的干扰计算66
3.2 干扰噪声的计算66
3.2.2 卫星通信系统对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77
干扰计算77
3.2.3 雷达对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干扰计算80
3.3 干扰计算的基础数据、指标分配和有关图表86
3.3.1 4吉赫960路微波接力通信系统86
(Ⅱ型机)干扰噪声部分指标分配86
3.3.2 6吉赫1800路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干扰噪声87
部分指标分配87
3.3.5 4、6吉赫频段干扰计算有关图表88
3.3.4 几种FDM—FM系统的主要参数88
的允许干扰指标88
3.3.3 卫星通信系统和微波接力通信系统间88
3.4 附录——干扰噪声的分析94
3.4.1 寄生频偏的一般解析式94
3.4.2 单音干扰的分析96
3.4.3 随机负荷调制时的干扰分析101
3.4.4 干扰降低因子的计算107
第四章 微波接力通信线路的选择123
4.1 线路选择的程序和方法123
4.1.1 计划任务书(或委托任务书)123
4.1.2 图上作业124
4.1.3 站距和余隙的确定125
4.1.4 路径剖面图的制作131
4.1.5 天线高度的选择133
4.1.6 线路转折角的确定148
4.1.7 线路分支角的确定148
4.1.8 越站干扰149
4.1.9 站址的选择151
4.2 线路参数计算155
4.2.1 通信方位角的计算155
4.2.2 站距的计算158
4.2.3 路径垂直角的计算158
4.3 资料的整理160
4.3.2 绘制路径剖面图161
4.3.3 填写微波工程技术条件一览表161
4.3.4 填写方案比较总表161
4.3.1 绘制路由方案图161
第五章 微波通信线路的工程勘测163
5.1 草测163
5.1.1 调查和资料搜集163
5.1.2 站址位置的现场确定167
5.1.3 站址标高的测定171
5.1.4 通信方向的测量172
5.1.7 剖面图的修正174
5.1.5 线路视通情况的测量174
5.1.6 站址的地形测量174
5.1.8 草测资料的整理175
5.2 电气测量176
5.2.1 电测参数的计算176
5.2.2 电测前的准备179
5.2.3 一般测试180
5.2.4 一般测试中的注意事项182
5.2.5 长时间传播测试183
6.1.2 电视微波接力系统的假设参考电路187
6.1.1 频分复用电话微波接力系统的假设187
参考电路187
第六章 微波接力通信线路的质量指标187
6.1 假设参考电路187
6.2 线路的质量指标188
6.2.1 频分复用电话假设参考电路的188
允许噪声功率188
6.2.2 频分复用电话实际电路的允许噪声功率190
6.2.3 电视电路的杂波指标191
6.3 微波接力线路的噪声特性197
6.3.1 热噪声199
6.3.2 串噪声210
6.3.3 干扰噪声217
6.4.1 电视传输中的杂波220
6.4 电视传输中的信杂比和传输失真220
6.4.2 电视传输中的非线性失真229
6.4.3 电视传输中的线性失真231
6.5 质量指标的估算232
6.5.1 电话通道232
6.5.2 电视通道236
第七章 微波接力通信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239
7.1 设计程序239
7.1.1 设计阶段的划分239
7.1.2 设计分工240
7.2.1 初步设计241
7.2 设计文件的内容和要求241
7.2.2 施工图设计250
7.3 波道频率和极化的配置258
7.3.1 频段的选择258
7.3.2 波道频率的划分258
7.3.3 频率和极化配置的考虑259
7.4 通信系统的组织267
7.4.1 通道安排267
7.4.2 微波站的设备系统图271
7.4.3 电视的传输272
7.5.1 总平面及生产房屋的布置281
7.5 微波站的平面布置281
7.5.2 天线和铁塔的布置285
7.6 微波站的建筑要求287
7.6.1 建筑形式287
7.6.2 工艺要求287
7.6.3 对微波天线支持物的要求287
7.6.4 辅助工程290
7.7 概算290
第八章 无源接力站294
8.1 无源反射板294
8.1.1 反射板场地的选择294
8.1.2 反射板主要指标的计算295
8.1.3 反射板的工艺要求315
8.1.4 反射板的施工318
8.2 绕射网325
8.2.1 绕射网场地的选择327
8.2.2 绕射网板面尺寸的确定及其要求327
8.2.3 设置在刃形障碍上的绕射网的绕射增益和绕射衰减330
8.2.4 具有绕射网的接力段的噪声指标333
8.3 附录336
8.3.1 反射板的近场区附加衰耗336
8.3.2 反射板的方向性函数340
8.3.3 反射板的增益344
增益和绕射衰减348
8.3.4 设置在刃形障碍上的绕射网的绕射348
第九章 微波站的电源系统设计357
9.1 微波站电源系统的组成357
9.2 微波站的电源系统设计362
9.2.1 微波站电源系统设计要求362
9.2.2 电源系统的设计程序365
9.3 各设计阶段的主要图纸399
9.3.1 初步设计阶段的图纸399
9.3.2 土建设计工艺要求配合阶段的图纸399
9.3.3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图纸401
9.3.4 电源系统设计中需考虑的一些具体问题402
10.1 微波站雷击损害的原因432
第十章 微波站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432
10.2 雷电的侵入途径及其损害435
10.3 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443
10.3.1 保护措施443
10.3.2 接地电阻的估算方法454
10.3.3 防雷接地器材的选择462
10.3.4 施工要求463
10.4 附录——避雷针的保护范围464
第十一章 设备简介467
11.1 天线467
11.1.1 天线增益467
11.1.2 天线方向性468
11.1.3 常用天线型谱469
11.2 馈线469
11.2.1 同轴电缆470
11.2.2 波导管471
11.3 微波设备475
11.3.1 2吉赫300路电话/电视微波接力通信系统475
11.3.2 4吉赫600路电话/黑白电视微波接力通信系统482
11.3.3 4吉赫960路电话/彩色电视微波接力通信系统(Ⅰ型)488
11.3.4 4吉赫960路电话/彩色电视微波接力通信系统(Ⅱ型)492
11.3.5 6吉赫1800路电话/彩色电视微波接力通信系统504
11.3.6 8吉赫300路微波接力通信系统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