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工人运动通史简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工人运动通史简编](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1179502.jpg)
- 王永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 ISBN:7500810016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工人运动通史简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早期工人运动1
(1840年6月—1919年5月)1
第一节 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1
和发展1
一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手工业工人1
目录1
二 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4
第二节 工人阶级的早期状况9
及特点9
一 工人阶级的来源、构成和分布9
二 工人阶级的早期主要状况14
三 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21
第三节 工人阶级的自发斗争25
一 中国工人运动的起点25
二 辛亥革命前后的工人斗争27
第十章 工人运动的转机和新的发展28
(1976·10—1988·10)28
三 自发斗争的最后阶段29
(1919年5月—1923年12月)33
第一节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33
的崛起33
一 五四运动前夕工人阶级的壮大、觉醒33
第二章 工人运动的根本转变与受挫33
二 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六三政治大罢工35
三 五四运动的特点及对工人运动的意义39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40
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成立40
一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工人运动的根本转40
变40
二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成立及初期活动43
三 党领导创建的工会特点与意义49
一 香港海员大罢工51
第三节 第一次全国工运高潮51
二 全国一次劳大的召开和意义,党加强对53
工运的领导53
三 内地“罢工潮”的概况与特点55
四 二·四京汉铁路工人总同盟罢工和二·七惨案59
五 第一次工运高潮的经验和教训60
一 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对工人运动的影响63
动的复兴63
次受挫63
(1924年1月—1927年7月)63
第一节 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工人运63
第三章 工人运动的复兴、高涨和再63
二 工人运动的复兴66
第二节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69
一 二次劳大的召开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成69
立69
二 五卅运动70
三 省港大罢工75
四 军阀统治区工人的艰苦斗争78
第三节 北伐战争中工人运动的迅81
一 三次劳大的召开81
猛发展81
二 各地工人对北伐军的支援83
三 北伐军占领区工人运动的高涨84
四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86
人运动的残酷镇压89
挫折89
第四节 国民党反动派对工人运动89
一 “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及其对工89
的镇压和工人运动的严重89
二 四次劳大的召开90
三 汪精卫反革命政变以及工人运动的92
严重受挫92
一 大革命失败后工运面临的严重形势95
第一节 白区工人的艰苦斗争95
第四章 工人运动在艰难探索中前进95
(1927年7月—1937年7月)95
二 工人群众投入反抗国民党新军阀的斗争97
三 党内第一次“左”倾盲动主义给工人运98
动造成的损失98
四 白区工人运动短暂的恢复100
第二节 白区工人运动的严重挫折101
一 五次劳大的召开和党内第二次“左”倾101
冒险主义对工人运动的危害101
二 王明“左”倾路线对工人运动的严重破103
坏103
现104
三 工运形势的逆转,国民党官办工会的出104
四 中国劳动协会的成立及初期活动107
第三节 苏区工运阵地的开辟和工109
会工作109
一 苏区工业和工人概况109
二 苏区工会的建立和发展110
三 苏区工会在建设根据地,支援革命战争111
中的贡献111
四 “左”倾错误对苏区工会的影响113
第四节 遵义会议的召开,工运形114
一 遵义会议的召开114
势的转变114
二 刘少奇关于白区工人运动的策略思想115
三 工人运动的转折与恢复118
(1937年7月—1945年8月)120
运动的艰难发展120
第五章 工人阶级的英勇抗日与工人120
第一节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23
一 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工人运动的方针123
二 全国工人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26
三 华北工人的抗日武装斗争129
第二节 国统区工人坚持抗战反对131
投降的斗争131
一 相持阶段国统区工人运动面临的形势131
二 党的国统区工运发展新方针的形成133
与意义133
三 国统区工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的斗争134
第三节 战斗在沦陷区的工人阶级137
一 沦陷区工人的悲惨状况和党的工运方针137
二 沦陷区工人的英勇斗争140
第四节 工人阶级为建设与巩固142
根据地而斗争142
一 抗日根据地工人队伍的发展和工会组织142
的建立142
二 根据地工会工作方针及成绩144
三 工会的整风运动147
四 赵占魁运动和新劳动者运动的开展149
一 党的七大的召开及抗战后期工人运动方150
针150
利的斗争150
第五节 工人阶级争取抗战最后胜150
二 工人阶级为迎接抗战最后胜利作出的贡152
献152
一 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和工运方针、任务159
而斗争159
第一节 工人阶级为争取和平民主159
(1945年8月—1949年10月)159
向统一159
第六章 工人运动的发展、壮大和走159
二 国统区工人为争取生存权利与和平民主162
的斗争162
三 解放区工人积极发展生产,保卫胜利果166
实166
产立功运动169
第二节 工人阶级全力支援和配合169
一 解放区工人全力支援前线,积极开展增169
人民解放战争169
二 战斗在第二条战线上的国统区工人 (174
第三节 工人阶级团结、奋战,迎179
接新中国的诞生179
一 第六次全国劳大的召开和重大意义179
二 国统区工人配合解放城市,开展护厂、183
护矿的斗争183
三 贯彻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迎接新中185
国的诞生185
一 新中国工运方针的初步确立192
固人民政权中的作用192
第七章 工人运动的伟大转变和黄金192
(1949年10月—1956年12月)192
第一节 新中国工运方针的初步确192
时代的到来192
立和工人阶级在创建、巩192
二 建国初期工会组织的发展和《中华人民199
共和国工会法》的制定与颁布199
三 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在创建、巩固人民203
民主政权中的作用及贡献203
第二节 新中国工运理论第一次探207
索的内容、意义和教训207
一 工运理论探索的历史条件207
二 工运理论探索的主要内容208
点213
三 工运理论探索中所发生的争议实质及特213
四 全总党组第一次扩大会议的召开与教训218
第三节 中国工会七大的召开和工219
人运动的蓬勃发展219
一 中国工会七大的召开219
二 工人阶级在“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中的地位及贡献223
三 工会组织的发展、健全;工人生活福利、文化技术的改善和提高228
四 工运理论第二次探索的开始230
一 工运理论探索的深入发展233
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233
完成233
人阶级的艰苦创业233
第八章 工人运动在曲折中前进和工233
第一节 工运理论探索的深入发展233
(1957年1月—1966年5月)233
和作用236
二 工会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地位236
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238
四 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240
第二节 “大跃进”的失误对工人运242
动的影响242
一 “大跃进”的失误242
二 全总党组第三次扩大会议的召开243
三 “工会消亡”风对工会工作的严重影响244
难关247
一 促进国民经济调整,协助党和政府渡过247
严重困难而斗争247
第三节 工人阶级为战胜国民经济247
喜253
二 工业学大庆运动的开展和“铁人”王进253
三 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在曲折中前进255
第九章 工人运动的严重挫折和工人262
阶级的英勇斗争262
(1966年5月—1976年10月)262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262
和工人运动遭到严重破坏262
一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262
二 工人运动遭到严重破坏263
三 “文革”初期工人群众抵制“文革”的斗争268
工会组织的整建270
一 党的“九大”和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270
第二节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和270
二 各地工会组织的整顿和健全271
三 江青反革命集团对工会整建工作的破坏272
四 工人群众反对“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274
案风”的斗争274
第三节 “四人帮”被粉碎,“文革”276
结束及历史教训276
一 工人阶级反对“四人帮”的英勇斗争276
二 “文革”期间工人阶级为发展生产作出重大贡献277
三 “文革”结束及工人运动的历史教训278
全面恢复281
一 工会九大的召开281
第一节 新时期工人运动的281
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工运领域285
拨乱反正的深入285
三 工会工作的全面恢复289
第二节 改革开放中工人运动的新293
发展293
一 工会九届三次执委会的召开293
二 工会工作的新发展294
三 工会十大的召开300
第三节 工运理论的探讨和工会的304
自身改革304
一 深化改革中工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304
二 工会十一大的召开307
三 工运理论的探讨和工会改革的深入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