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动检测系统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是勉,关山编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ISBN:731200220X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自动检测系统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次1
第一章概论1
§1.1测量的一般概念和定义1
§1.2自动检测系统的概念和定义3
§1.3检测仪表的基本功能和结构4
1.3.1检测仪表的基本功能4
1.3.2检测仪表的基本结构5
§1.4检测系统的主要性能7
1.4.1精确度7
1.4.2灵敏度7
1.4.4线性度8
1.4.3分辨率8
1.4.5 变差9
1.4.6 漂移9
1.4.7可靠性10
1.4.8 响应时间10
第二章测量误差和检测系统的精确度11
§2.1引言11
§2.2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11
2.2.1系统误差12
2.2.2随机误差12
§2.3 平均值和标准偏差13
2.3.1 平均值与数学期望13
2.3.2方差与标准偏差14
§8.2 自动检测系统的微机化设计15
§2.4测量结果的正确估计15
§2.5影响检测系统精确度的因素17
§2.6检测系统非线性误差及其消除方法18
2.7.1 系统误差的综合19
§2.7检测系统系统误差的综合与分配19
2.7.2 系统误差分配21
§2.8检测系统的误差合成22
2.8.1随机误差的合成22
2.8.2 系统误差的合成23
2.8.3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合成24
§ 3.1引言25
第三章检测系统的设计25
§3.2系统分析27
§ 3.3系统结构设计29
3.3.1 系统化方法29
3.3.2 系统结构设计过程31
§ 3.4系统设计工作的结构化方法34
3.4.1设计工作的分解34
3.4.2设计工作网络图40
第四章检测系统中的反馈及其应用43
§4.1引言43
§4.2反馈系统理论44
4.2.1反馈系统的一般特性44
4.2.2 系统稳定性分析与估计49
§4.3力和力矩平衡式检测系统的基本模式53
4.3.1 力和力矩平衡原理54
4.3.2 力和力矩平衡式检测系统方块图55
4.3.3 力和力矩平衡式检测系统的结构56
§4.4电流和磁通量平衡式检测系统基本模式62
4.4.1 电流平衡式仪表系统的结构62
4.4.2磁通量平衡式检测系统63
§4.5热流平衡式检测系统的基本模式65
§4.6电压平衡式检测系统的基本模式66
§4.7压力平衡式检测系统的基本模式69
§4.8温度平衡式检测系统的基本模式70
§4.9位移平衡式检测系统的基本模式71
§4.10相位平衡式检测系统的基本模式73
§4.11辐射平衡式检测系统的基本模式75
§4.12检测仪表控制系统76
第五章检测系统的统计参数估值方法78
§5.1引言78
§ 5.2检测技术中传统的参数计算方法78
5.2.1指数函数拟合法79
5.2.2 分离法80
§5.3观测值的统计模型及其应用81
5.3.1 参数估计值的偏差与方差82
5.3.2 线性模型参数估计值的最小方差85
§ 5.4检测参数精确估值方法的选择87
5.4.1 线性模型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值87
5.4.2 非线性模型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值88
§5.5检测系统参数估值的数学模型90
5.5.1 应用差分方程对检测参数进行估值90
5.5.2 应用自回归模型对检测参数进行估值92
§ 5.6检测系统参数估值的最优化方法93
5.6.1 检测系统数学模型参数的最优化93
5.6.2 函数最小值的数值计算方法95
5.6.3 检测系统的最优输入设计96
§ 5.7仿真实例97
第六章检测系统的可靠性101
§6.1 引言101
§6.2可靠性函数与参数102
§6.3可靠性模型105
6.3.1指数模型106
6.3.2韦布尔(Weibull)模型107
§6.4可靠性预测108
6.4.1可靠性预测的概念108
6.4.2实验测试法109
6.4.3模型分析法109
§6.5检测系统的可靠度计算113
6.6.1 引言118
§6.6高可靠性检测系统的设计118
6.6.2采用贮备系统119
6.6.3采用多样化原理和结构120
§6.7检测系统可靠性数据库121
第七章检测系统的热噪声与干扰126
§ 7.1引言126
§7.2热噪声模型128
§7.3检测系统的滤波与信号复原131
§7.4带宽134
§ 7.5检测系统设计实例136
§7.6接地及其重要性137
§7.7接地方式的选择139
7.7.1一点接地139
7.7.2接地位置选择141
7.7.3超屏蔽变压器的屏蔽层接地点143
7.7.4小信号、高增益多极放大器的接地点143
§7.8地回路干扰的隔离144
§7.9检测系统干扰的抑制146
§8.1 引言153
第八章微机化检测系统与前端处理技术153
8.2.1 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功能154
8.2.2微处理机系统及其性能的确定158
8.2.3 微机化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160
§8.3检测系统的前端处理技术164
8.3.1 测量放大器的应用164
8.3.2程序控制放大器168
§8.4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技术173
8.4.1 采样与数字化173
8.4.2 采样保持器177
8.4.3 多路切换和多路开关181
第九章模/数和数/模转换技术185
§9.1引言185
§9.2 A/D、D/A转换器及其特性参数185
9.2.1 A/D转换器特性参数186
9.2.2 D/A转换器特性参数188
§9.3单片A/D转换器及其接口电路190
9.3.1 A/D芯片及其使用190
9.3.2 A/D芯片AD670与传感器直接配用196
9.3.3 A/D芯片与CPU的接口技术199
9.3.4 A/D接口技术实例203
9.4.1 D/A芯片及其使用204
§9.4单片D/A转换器及其接口电路204
9.4.2 D/A芯片与CPU的接口技术213
第十章微机化系统的人-机联系和检测仪表的标准接口218
§10.1 引言218
§10.2键盘、显示器及其接口电路218
10.2.1键盘及其接口电路219
10.2.2显示器及其接口电路229
10.2.3键盘/显示器系统设计233
§ 10.3打印机及其接口电路241
10.3.1普通行式打印机及其接口电路242
10.3.2微型打印机及其接口电路246
10.3.3热敏打印机及其接口电路251
§ 10.4检测仪表的标准总线253
10.4.1 内总线及其应用253
10.4.2外总线及其接口271
第十一章检测系统的数据处理技术281
§11.1引言281
§ 11.2标度变换技术和数字调零281
11.2.1线性参数的标度变换281
11.2.2非线性参数的标度变换282
11.2.3数字调零技术283
§11.3非线性补偿及温度补偿284
11.3.1线性插值法285
11.3.2二次曲线插值286
11.3.3查表技术287
11.3.4传感器的温度补偿289
§11.4数字滤波技术292
11.4.1数字滤波方法293
11.4.2数字滤波器296
第十二章自动检测系统实例302
§12.1环境温度监控系统302
12.1.1 系统工作原理302
12.1.2 系统功能304
12.1.3系统硬件设计306
12.1.4系统软件设计334
12.1.5 系统的加密技术335
§12.2电子皮带秤339
12.2.1基本工作原理339
12.2.2 系统硬件设计340
12.2.3 系统软件设计345
§12.3石油站油量自动检测系统349
12.3.1 系统基本原理351
12.3.2 系统硬件设计354
12.3.3 系统软件设计356
参考文献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