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工业化问题初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工业化问题初探](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1165385.jpg)
- 郭庆,胡鞍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03716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200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08页
- 主题词:工业化(学科: 问题 地点: 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工业化问题初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1.1 工业化的一般特征1
(一)工业化与现代经济增长1
(二)工业化的发生2
(三)工业化的过程3
1.2 落后国家的工业化4
(一)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5
(二)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的平衡发展6
(三)农业国与工业国的经济关系6
1.3 中国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7
(一)现代化概念7
(二)中国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的时期划分8
(三)中国工业化的限制因素与阶段特征10
(一)对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原理的再认识12
1.4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基本矛盾12
(二)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基本矛盾的分析14
第二章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经济增长及因素分析17
2.1 迅速增长的经济实力17
(一)发展的初始条件17
(二)发展的伟大成就20
(三)发展起点低对经发展水平的制约25
2.2 增长的原因--供给要素分析27
(一)生产函数27
(二)中国供给要素分析28
2.3 增长的原因--需求要素分析31
(一)基本方法31
(二)工业化过程需求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33
(三)对中国需求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35
(四)增长的需求原因36
(一)工业化过程结构转变的三个阶段38
2.4 增长的原因--部门贡献分析38
(五)增长原因的国际比较38
(二)中国生产结构变动40
(三)各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43
2.5 小结44
(一)发展的成就44
(二)要素供给方面的增长原因45
(三)要素需求面的增长原因45
(四)各部门对增长的贡献45
第三章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传统农业转变47
3.1 传统农业的特征47
(一)历史上中国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47
(二)土地生产率不断提高48
(三)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下降49
(四)传统农业的制度特征49
(一)农业生产增长规模和速度50
3.2 建国以来农业增长的格局与传统农业的转变50
(二)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51
(三)粮食商品率与农业供养人口54
3.3 从农业生产供给要素看传统农业转变56
3.4 建国后传统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演变60
(一)土改完成后我国小农经济的特征60
(二)统购统销与集体化--保证工业化的两把双刀剑62
3.5 中国农村的伟大变革及其当前矛盾65
(一)伟大的变革65
(二)当前农村改革与发展面临的矛盾67
3.6 小结70
第四章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工业资本积累与创新74
4.1 工业资本积累及创新的作用74
(一)资本积累与创新对劳动就业的吸纳程度74
(二)劳动力转移机制77
(三)工业化最小努力条件79
(一)初始的选择82
4.2 中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来源82
(二)来自价格“剪刀差”的原始积累84
(三)农业对工业化的贡献85
4.3 重工业的自我循环与改革以来的投资扩张冲动92
(一)重工业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循环92
(二)改革以来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97
(三)改革以来的货币扩张政策与投资需求的膨胀99
4.4 资本排斥劳动的实证分析与国际比较101
(一)日本和印度的情形101
(二)中国的情况108
4.5 小结113
第五章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化与城乡人口重分布117
5.1 城市化与工业化一般趋势117
5.2 城乡人口迁移机制117
(一)城乡劳动力转移方程117
(三)城市化方程121
(二)城乡人口迁移方程121
(四)不同因素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122
(五)其他限制城市总人口规模的因素分析123
5.3 中国城市化的滞后状况及原因125
(一)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126
(二)城乡人口转移126
(三)商品粮127
(四)城市居民住宅及基础设施128
(五)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特征130
5.4 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131
(一)城市就业人口增长131
(二)粮食及商品粮增长134
(三)城市住宅及基础设施134
(四)不同时期的人口城市化目标135
(一)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形成的原因136
6.1 二元经济结构:认识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基本线索136
第六章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136
(二)建国后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强化137
(三)变革时期二元经济结构矛盾趋于激化139
6.2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中心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141
(一)人口和劳动力的转换141
(二)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144
6.3 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新生长点:乡镇企业发展147
(一)夹缝中生长的乡镇企业147
(二)新生长点与旧格局的矛盾148
(三)社区的封闭性与乡镇企业微观基础152
6.4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根本保证:体制变革156
(一)体制改革的理论“误区”156
(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理论与改革思路157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与改革思路161
(一)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战略的简略回顾165
7.1 中国传统发展战略及特点165
第七章 回顾与展望165
(二)中国传统发展战略的特征166
(三)建国以来的三大失误169
(四)深刻的历史教训171
7.2 中国现代化的优势与劣势172
(一)有利于现代化的因素172
(二)有碍于现代化的因素175
7.3 中国:走向21世纪的推测177
(一)外国政治家与学者的评估177
(二)我们的初步估计181
(三)经济起飞面临的各类发展危机186
7.4 未来新的发展模式189
(一)传统的发展模式190
(二)中国的发展状况191
(三)新模式构想193
(四)长期发展目标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