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汉-唐哲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孙实明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2093·16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简明汉-唐哲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两汉时期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斗争1
第一章 两汉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思想状况3
第一节 西汉前期的社会政治和思想状况3
一 与民休息和黄老哲学3
二 有为政治和儒家哲学6
三 儒道两家思想的竞争9
四 董仲舒的哲学及其反对派10
第二节 西汉后期至东汉的社会状况和思想斗争13
一 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13
二 东汉生产和科学的发展14
三 东汉时期的阶级矛盾15
四 西汉末至东汉的哲学思想斗争17
第二章 董仲舒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世界观20
第一节 有神论的自然观和神权政治思想20
一 意志之天和道德之天20
二 人副天数23
三 神权政治24
四 天人感应26
第二节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和人性论29
一 事顺于名的认识论29
二 两重三品的人性论31
第三节 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和历史观34
一 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34
二 三统三正的历史观35
第三章 《淮南子》、司马迁和桑弘羊对官方哲学的批判37
第一节 《淮南子》对官方哲学和政治的批判37
一 主张唯物主义自然论反对神学目的论37
二 坚持发展史观反对法古39
三 主张无为而治批判官方政治40
四 反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3
一 刘官方哲学的批判44
第二节 司马迁对官方哲学和政治的批判44
二 对官方政治的批评45
第三节 桑弘羊对官方哲学的批判48
一 对盐铁官营等政策的辩护49
二 对德教与法古的批判50
三 对天人感应思想的批判50
四 对法家的推崇和对儒家的批判51
第四章 杨雄与桓谭的唯物主义哲学51
第一节 杨雄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52
一 唯物主义的自然观52
二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55
三 社会政治思想56
第二节 桓谭的唯物主义形神论58
第五章 王充的唯物主义哲学61
第一节 唯物主义的元气自然论和无神论62
一 元气自然论62
二 对目的论的批判63
三 对天人感应的批判64
第二节 唯物主艾的形知论和无鬼论71
一 唯物主义的形知论72
二 刘有鬼论的批判73
一 知识来源于感性经验75
第三节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75
二 感性经验是检验知识的必要手段77
三 重视理性认识的作用和知识的应用77
第四节 人性论和命定论79
一 人性论79
二 命定论80
第五节 社会历史观83
一 历史宿命论83
二 历史的发展观85
第六节 对先秦各家的批判继承86
第二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玄学和佛学的斗争91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和思想的一般状况93
第一节 门阀士族的形成及其腐朽统治93
第二节 玄学的产生、发展和唯物主义同玄学唯心主义的斗争96
第三节 佛道二教的流行和无神论的发展103
第二章 何晏王弼的贵无论110
第一节 以无为本的自然观和方法论111
一 无与有111
二 静与动、一与多116
三 崇本息末118
一 物与理、言与意121
第二节 理性直观的认识论及调和名教与自然的社会观121
二 名教与自然124
第三章 裴頠的崇有论126
第四章 向秀郭象的哲学思想131
第一节 自然观132
一 本体论132
二 独化论133
三 变化论138
第二节 认识论139
一 玄同论139
二 不可知论141
第三节 社会政治思想142
第一节 魏晋佛学概况146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哲学146
第二节 僧肇的般若学149
一 不真空论149
二 物不迁论150
三 般若无知论153
第三节 道生的涅槃学155
一 佛性本有155
二 顿悟成佛156
第一节 范缜以前反佛学的思想斗争158
第六章 范缜战斗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158
第二节 范缜的神灭论162
一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163
二 是非之虑心器所主166
三 教之所设实在黔首167
四 浮屠害政桑门蠹俗168
第三篇 隋唐时期的佛教哲学以及反佛学反迷信的斗争171
第一章 隋唐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概况173
第一节 经济、政治和阶级矛盾173
一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173
二 唐朝的社会危机174
三 唐代的阶级矛盾175
第二节 思想战线的斗争176
一 佛教与道教的发展176
二 反佛教和反迷信的斗争181
第二章 法相宗的宗教唯心主义哲学183
第一节 我法二空183
一 我空184
二 法空187
第二节 一切唯识188
一 八识189
二 种子与现行190
三 共相与不共相192
第三节 三性三无性193
第四节 五位修行195
第三章 天台宗的宗教唯心主义哲学198
第一节 万法一心198
一 真如和如来藏198
二 一念三千199
三 体用无二和万法互摄200
四 三谛圆融203
一 定慧双开204
第二节 止观修行204
二 三观和三止205
第三节 无情有性207
第四章 华严宗的宗教唯心主义哲学210
第一节 华严要点210
第二节 辨色空211
第三节 会理事213
第四节 勒十玄215
第五节 括六相218
第六节 四法界221
第五章 禅宗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222
第一节 禅宗的概况及其流行的社会条件222
第二节 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224
一 自性本自具足224
二 性本净与拂尘净之争227
第三节 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229
一 见性成佛229
二 法超言象230
三 无念为宗231
四 运水搬柴无非妙道233
第四节 简短的结论235
五 顿悟成佛235
第六章 韩愈和李翱的唯心主义哲学及其反对佛教的斗争237
第一节 韩愈的反佛与原道238
第二节 韩愈的性三品说243
第三节 韩愈论天命鬼神245
第四节 韩愈的政治立场247
第五节 李翱的复性说249
第七章 柳宗元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255
第一节 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无神论255
一 唯物主义的自然观256
二 对天人感应目的论和其他世俗迷信的批判257
三 对佛教的态度261
第二节 社会政治历史观263
一 进步的社会政治思想263
二 发展的历史观265
三 伦理思想267
第八章 刘禹锡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269
第一节 唯物主义的自然论269
一 世界是物质的269
二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270
第二节 天人交相胜说271
一 万物交相胜还相用271
二 天人交相胜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