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词雅化的发展与嬗变 以柳、周、姜、吴为探究中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宋词雅化的发展与嬗变 以柳、周、姜、吴为探究中心
  • 黄雅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津出版社
  • ISBN:957668682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30页
  • 文件大小:118MB
  • 文件页数:64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宋词雅化的发展与嬗变 以柳、周、姜、吴为探究中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宋人雅词批评中的矛盾与困惑1

壹、「本色」与「诗化」之辨3

贰、「抒情」与「言志」之辨8

参、自然平易与人工研链之10

第二节 宋词雅化的词史意义及其研究价12

第三节 柳、周、姜、吴「词人之词」同质性研究的选择16

第二章 南、北宋雅词观的差异26

第一节 宋词雅俗之争的肇因27

第二节 北宋的雅词观(一):倡导词的诗化,力主情性31

壹、苏轼「以诗为词」之说表现主体性情32

贰、黄庭坚《小山词序》知人以论词36

参、张耒《东山词序》论词主满心而发,肆口而成40

第三节 北宋的雅词观(二):维护词的本色42

壹、陈师道「本色说」与晁补之的「当行说」对苏轼的反思42

贰、李清照《词论》倡协律与雅正并重47

第四节 南宋的雅词观(一):承袭苏轼言志说,加强诗化道路回归55

壹、王灼《碧鸡漫志》倡「诗词同源,皆心声之所发」57

贰、胡寅〈题酒边词〉主词上承诗,而「曲尽人情」乃词所不同於诗之处61

参、辛派词论:词为精神意识与时代风云的「陶写之具」62

第五节 南宋的雅词观(二):骚雅词派的雅化理论,「诗化」与「本色」的兼融65

壹、词情之雅:跻攀儒教风雅,一归於正66

贰、词法之雅:文人化之思力安排72

第六节 南、北宋词坛雅化的趋势之异75

壹、时代背景之异75

贰、词情雅化之异77

参、创作安排之异79

第七节 结语85

第三章 柳、周、姜、吴四家词情感内涵雅化的嬗变90

第一节 抒情主角的转移:从「男子而作闺音」到男子直抒其情92

壹、柳永完成了由代言体向抒情体的转变95

贰、周邦彦完成了抒情主体的自我化100

参、姜夔完成了抒情主体自觉意识的深化和人格的风范化102

肆、吴文英完成抒情主体的自传化与个性化107

第二节 艺术视野的开拓与嬗变113

壹、柳永境雅之开拓:由人造建筑空间转移至关山江河的自然大景114

贰、周邦彦以细致景物的真实再现,曲表心曲120

参、姜夔以带有意志化与人格化之景作主客的融合125

肆、吴文英以象徵性的画面,表现内心隐秘130

第三节 主体内心世界的拓展与强化138

壹、柳永对情雅之开拓:自我独有生命情感以真挚动人141

贰、周邦彦缘情以求和雅,表现情感内省化的倾向148

参、姜夔言志以求骚雅,以超然之态表达一己之心声155

肆、吴文英追求情感的深隐化,以词写秘密心史165

第四节 咏物表现的发展与嬗变173

壹、柳词纯客观描绘,以寄赏爱175

贰、周词感物言志,融情入景179

参、姜词托物言志,化实为虚188

肆、吴词物人双写,影射情事199

第五节 结语211

第四章 柳、周、姜、吴四家词法及思维模式的演变216

第一节 四家词法及词体特色的发展217

壹、「屯田家法」及「屯田体」的特色217

贰、「清真长技」及「清真体」的特色223

参、白石以诗法行於词及「结体於虚」之特色230

肆、「梦窗家法」与「梦窗体」的特色237

第二节 思维模式雅化的演变248

壹、柳词以叙述之笔作情节化的穿插249

贰、周词以错综回环之势作故事性的开展253

参、姜词以提空之势作心灵活动的描写258

肆、吴词以意象跳跃之姿作梦境式的体验262

第三节 情与景组合方式的嬗变269

壹、柳词感物而动,情景交融,互藏其宅271

贰、周词移情入景,以景代情,多用比体276

参、姜词即事叙景,避实就虚,物我同化281

肆、吴词缘情布景,为情造景,以虚求实287

第四节 语言锤链雅化的发展与嬗变294

壹、柳词浑然天成,佳句偶得;周词雅丽精工,刻意求巧295

贰、周词在工巧中求浑厚;姜词求工而欲泯其工痕300

参、姜词语言疏快,凭精思修辞;吴词语言险涩,凭锐感修辞307

第五节 用典雅化的发展与嬗变315

壹、柳词用典自如,信手拈来,自然不涩316

贰、周词用典广博,掇拾古语,如同己出319

参、姜词用典入化,僻事实用,熟事虚用322

肆、吴词用典冷僻,避熟就虚,晦涩难索325

第六节 结语329

第五章 柳、周、姜、吴四家词结构雅化的发展与嬗变333

第一节 柳永的直线型结构336

壹、前人对柳词结构的总评价336

贰、建立了词的体段配置模式339

参、层次井井的顺序式结构344

肆、寓曲折於平直,运变化於顺序:逆向与交叉的结构348

伍、虚词指示和警语提缀360

第二节 周邦彦的曲线型结构366

壹、前人对周词结构的总评价366

贰、曲线型结构源於勾勒笔法370

参、周词的结构型态376

肆、周词的结构特色392

第三节 姜夔的暗线型结构402

壹、前人对姜词结构的总评价402

贰、暗线型结构源於提空笔法406

参、暗线型结构的主要特徵409

第四节 吴文英的窗口式结构430

壹、前人对吴词结构的总评价431

贰、窗口式结构源於画面展示之法436

参、窗口式结构的特徵447

第五节 结语488

第六章柳、周、姜、吴四家词风格雅化的承继与嬗变492

第一节 柳永自然直率与高旷健朗的词风493

壹、从柳永雅、俗并行的文化基因见温、柳的异趣494

贰、从词人的自觉意识来看柳词自然真率的词风501

参、从苏轼对柳永的借鉴以见柳词高旷健朗之风504

第二节 周邦彦典丽浑成与沈郁顿挫的风格513

壹、从时代风气与文化主潮来看周词婉丽和雅风格的必然性513

贰、从柳、苏的对峙与秦的导引,以见周之整合而塑立奇崛深劲之风517

第三节 姜夔清空骚雅与峭拔瘦劲的风格537

壹、从时代风尚与文化背景来看姜夔清空词风的必然性537

贰、从姜夔对周词的继承与创新来看「和雅」与「骚雅」、「浑厚」与「清虚」之异541

参、从苏、辛的异趣看姜夔的偏取,以树立萧散旷远之风552

肆、从词人的自觉意识来看姜夔峭拔瘦劲的词风560

第四节 吴文英沈博幽艳与「形神而实空」的风格566

壹、从时代背景和文化成因以见吴词幽艳深邃词风的形成568

贰、从吴文英对周词的继承发展以见其密丽质实、沈郁奥博的词风572

参、从姜、吴的异趣以见吴词「质实之中,仍自清空的风格580

肆、从词人的自觉追求以见吴词险涩幽怪之风589

第五节 结语596

第七章 结论600

参考书目6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