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政治经济学史大纲 1899-1992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政治经济学史大纲 1899-1992
  • 张问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09570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601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6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政治经济学史大纲 1899-199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旧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时的概况2

一 中国人开始拍J道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时间2

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介绍的简况7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介绍的特点1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传播的启蒙阶段21

一 传播的主要内容21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启蒙阶段的特点32

第三节 1919—1949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系统传播52

一 “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始在中国系统传播53

二 《资本论》在中国传播简况58

三 苏联及其它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中国的传播62

第二章 旧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般概况97

第一节 旧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长的四个阶段97

一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98

二 第二阶段——旧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萌芽阶段99

四 第四阶段——旧中国马克恩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初步结构体系阶段101

第二节 旧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分类102

三 第三阶段——旧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兴盛阶段103

一 中国人的编译著作103

二 介于编译与以中国社会经济关系为对象之间的著作107

三 以中国社会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著作109

第三节 外国政治经济学对中国的影响120

一 许多著作以苏联著作为蓝本120

二 外国学术观点对中国的影响121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与各种思潮论战中成长128

一 社会主义论战129

二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132

三 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156

四 对农村改良主义的批判172

第五节 旧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总结191

一 关于研究对象问题191

二 关于研究方法问题193

三 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运行特点问题194

四 关于旧中国生产关系的演变趋势问题209

五 关于旧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作问题210

第二篇 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213

一 新三民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关系214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理论基础214

第一节 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两个来源214

二 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理论216

第二节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218

一 说明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18

二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性质228

三 指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内部的矛盾229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概况233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始点和终点233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236

一 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的一般概况236

二 对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代表作的评论238

二 苏联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终结242

一 对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否已经完成的两个视角248

第三节 如何看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248

二 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没有最终形成的原因249

第五章 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讨论和评介271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性质271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是不是很长的历史阶段280

第三节 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规律问题287

第三篇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292

第六章 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293

第一节 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征293

一 使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独立的学科293

二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和商品货币理论296

三 确认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297

一 没认识到社会主义要经历从低到高的发展阶段299

第二节 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缺陷299

二 两种公有制的模式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310

三 方法论上的片面性328

第三节 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终结340

一 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终结340

第七章 中国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论346

第一节 苏联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入346

一 苏联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入346

二 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模式的选择349

三 苏联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中国的影响352

第二节 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和对其发展371

一 毛泽东等人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探索372

二 理论界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质疑和反展396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不同发展阶段419

一 1949—1958年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占统治地以时期420

二 1939—1965年深入理解和发展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时期424

三 1966—1976年十年动乱时期431

四 1977—1978年的拨乱反正时期432

五 1979—90年代初期的体制改革时期434

第八章 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演变444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问题445

一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445

二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460

第二节 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468

一 70年代末期以前的所有制理论的研究状况468

二 70年代末期以来的所有制理论研究状况473

一 商品经济问题488

第三节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问题488

二 市场经济问题509

第四节 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问题517

一 价值规律的作用问题518

二 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528

第五节 分配理论550

一 对按劳分配原理的理解551

二 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分配理论问题565

第六节 再生产问题578

一 再生产问题讨论的几个阶段578

二 1984年以前的再生产问题的争论582

三 1985年以后的宏观经济理论的讨论591

后记6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