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史记》的学术成就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史记》的学术成就
  • 杨燕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4146X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史记》的学术成就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从司马谈说起1

一、《论六家要旨》的撰著1

二、《史记》编写的提出7

三、对司马迁的培养和教育13

第二节 《史记》的时代特色19

一、大一统的业绩促使产生了《史记》19

二、强调吸取历史经验以维护长治久安22

三、勇于面对现实的批判精神26

四、在学术文化领域中兼收并蓄的合流倾向29

第二章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通史33

第一节 区分的时期及内容特征33

一、五帝三王时期33

二、春秋时期37

三、战国时期41

四、秦楚之际46

五、汉代49

小结53

第二节 司马迁的文献整理54

一、整理文献的基本原则55

二、史料来源的五个方面58

三、《史记》运用文献资料的方法63

第三节 “实录”精神70

一、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70

二、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80

第三章 《史记》的体例86

第一节 本纪86

一、“天子称本纪”87

二、时势主宰者91

三、结论96

第二节 表99

一、历史上关于《史记》中表的重要作用的认识99

二、十表提示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104

三、表体内容展现天下大势108

第三节 书112

一、“八书著立政之纲”112

二、八书综析116

第四节 世家135

一、世家的本义和分类135

二、表述列国发展的大势139

三、给予陈涉以应有的历史地位143

四、关系“天下所以存亡”145

一、人物立传的标准148

第五节 列传148

二、列传类别与整体结构161

第四章 司马迁的哲学思想171

第一节 《公羊传》的原始思想171

一、大一统思想171

二、注重礼制的思想172

三、肯定春秋霸业和历史变化173

四、对政治变革的保守性175

第二节 董仲舒《春秋》公羊学的神学体系177

一、对《公羊传》经义的分析178

二、融合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的学说181

三、灾异谴告论184

四、治国理论186

五、三统、四法、十二世的历史观188

一、对《春秋》的认识190

第三节 司马迁对公羊学的态度190

二、对大—统的认识194

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对公羊学家“天人学说”的批评197

四、利用科学技术成就对“天人感应”说进行剖析204

五、历史循环论206

第五章 司马迁的政治思想211

第一节 主张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统一融合211

一、记载五帝和夏禹事迹的特殊意义211

二、称颂秦的统一中国213

三、关于汉代统一的思想215

四、四夷传的可贵思想217

第二节 反对暴政,重视人心向背219

一、“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219

二、“天下苦秦久矣”220

三、项羽残暴而不得人心223

一、赞成适应时势进行变革224

第三节 注重社会改革,肯定商鞅等的变法224

二、改革中存在新旧势力的斗争226

三、对商鞅等变法的评述228

第四节 主张用贤,推重直谏230

一、“存亡在所任”230

二、表彰直谏,批评恭谨、阿谀之臣234

第五节 肯定正义战争的作用237

一、对战争性质和作用的认识237

二、称颂战争中的英勇行为240

三、赞扬历史上的军事谋略242

第六节 重视各阶层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243

一、各阶层人物组成的社会历史画卷243

二、肯定游侠246

一、推崇汉文帝的政绩249

第七节 提出理想政治,以供“来者”思考249

二、批评武帝时的社会政治251

三、理想政治模式255

结语256

第六章 司马迁的历史思想259

第一节 通259

第二节 变263

一、原始察终263

二、见盛观衰265

三、承敝通变266

第三节 理267

第四节 势272

一、“势”的表现与内容272

二、重要思想成就274

一、关于生产经济的中心思想289

第七章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289

第一节 生产经济思想289

二、肯定农业在经济中的首要地位296

三、商业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思想成就297

四、“素封论”和对商业经营家的称颂303

小结306

第二节 财政经济思想307

一、强调“国家无事”对于搞好财政经济的重要意义307

二、肯定汉武帝财政经济改革的实际作用311

三、提出改革措施难以实现寓富于民317

四、揭示财政问题是一切社会政治活动的中轴319

五、与班固比较,司马迁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324

余论 《史记》研究史述略3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