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技术与社会 日本技术发展的考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技术与社会 日本技术发展的考察
  • (日)林武著;张建,金海石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东方出版社
  • ISBN:7506000695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技术与社会 日本技术发展的考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文版序言1

第1章 战后日本的开发与技术1

一、日本有世界上的地位1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与技术5

(一) 从战祸走向复兴的低沉6

(二) 从复兴到迅速增长18

三、战后日本技术移植的特征44

第2章 日本的经验--问题的形象与我们的看法49

一、问题的所在(1)--国外的期待49

(一) 经济与技术56

二、问题的所在(2)--国内的看法56

(二) 技术的逻辑61

三、问题的所在(3)--为什么从明治维新开始67

(一) 走向自立的60年67

(二) 加速自立的技术移植70

(三)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72

第3章 理论的概括--预备性考察的中间性总结75

一、技术的理论--技术的概念和构成要素5M75

(一) 技术的定义78

(二) 技术的构成要素5M80

(三) 日本型工程师83

(四) 走向技术自立的五阶段89

(五) 技术管理的三要素93

一、为什么必须进行事例研究100

第4章 日本的经验--产业技术的事例研究100

二、城市社会与技术105

(一) 城市与技术105

(二) 首席城市108

(三) 东京的居民110

(四) 城市的生活方式118

(五) 地方城市的事例--金泽市的传统技术119

三、农业技术与开发123

(一) 开发与农业123

(二) 农业技术的变化--从重视土地的生产效率到重视劳动的生产效率126

(一) 先行条件139

四、炼铁技术的移植与自立139

(二) 釜石铁厂的失败与新生141

(三) 八幡炼铁厂的失败145

(四) 技术自立与依赖海外原料150

(五) 熟练劳动力的形成及其他153

五、矿山技术的移植和新技术的分离156

(一) 工业化与矿山技术156

(二) 新技术和制度改革160

(三) 从矿山机械的进口到国产化--相关技术的自立169

六、交通运输技术--公路、铁路和水运179

(一) 近代化与铁路179

(二) 混合交通与联合运输182

(三) 铁路政策的争论点186

(四) 独立设计和仿制--走向自立的道路191

(五) 外国技师的作用194

七、纤维产业技术196

(一) 在日本技术史的上地位196

(二) 政府的作用199

八、小型工业--近代技术的解体和土著化206

(一) 开发中的小型工业206

(二) 钮扣业的农村工业化--一个事例211

(三) 工业化的两个侧面--技术变貌过程216

(一) 开发与教育219

九、开发与教育--职业教育的展开219

(二) 日本的近代化和教育--起飞和坠落224

(三) 职业技术教育与师范学校体制227

(四) 后进型的教育先行投资232

(五) 企业内训练240

十、经营--日本经营的发展242

(一) 日本的经营242

(二) 日本经营的技术前史和发展254

(三) 日本式经营与财阀经营者256

(四) 财阀经营者及其依赖的集团259

(五) 地方财阀和新兴财阀261

(一) 开发与金融264

十一、金融制度的演变与发展264

(二) 制度的移植过程268

十二、综合商社--技术移植和在工业化中的作用278

(一) 综合商社与技术移植278

(二) 综合商社的系谱与功能284

(三) 综合商社是日本固有的吗?291

十三、产业、经济政策--新生国家的政治与经济295

(一) 为什么要研究经济政策295

十四、技术政策与技术史310

(一) 现代科学技术与政治310

(二) 开发的技术史和技术政策史317

(一) 全家劳动与主妇权323

十五、女子劳动与社会变化323

(二) 技术变化与妇女劳动330

十六、产业技术与公害340

(一) 开发与环境破坏340

(二) 对诊断学的疑问345

(三) 公害的起源347

第5章 结论--具体的提案350

一、国家的作用--FPPST原则352

二、国民的拥护与基本的人权359

三、国民的技术体系361

四、培养国民型的工程师365

五、技术管理--特别是公共的管理3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