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科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科学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1122848.jpg)
- 李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ISBN:750830144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科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环境问题的由来及发展1
前 言1
二、环境科学的产生与发展12
三、环境科学系统17
四、环境保护运动20
五、环境科学基本原理与方法32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与发展41
一、地球的演化41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41
第一篇 人类与环境41
二、生命的诞生42
第二节 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44
一、生物圈的结构与功能44
二、生物多样性49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动态平衡57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结构特征57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62
三、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74
四、自然生态系统79
第四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85
一、生物依赖于环境86
二、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89
三、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90
第三章 人类与环境91
第一节 人类发展与环境变化91
一、人类的起源与进化91
二、人类的及展92
第二节 人类与生物圈93
一、人类在生物圈中的地位94
二、人口与环境94
第三节 人工生态系统113
一、从自然生态系统到人工生态系统113
二、城市生态系统114
三、农业生态系统122
第二篇 污染与控制131
第四章 大气污染及其控制技术131
第一节 大气的结构与组成131
一、大气的结构131
二、大气的组成134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发主类型135
一、大气污染135
二、大气污染源136
三、大气污染物138
四、大气污染类型143
第三节 大气污染的危害144
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45
二、对植物的危害146
三、其他危害148
四、对气候的影响149
第四节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150
一、搞好总体规划,合理工业布局150
二、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151
三、应用区域集中采暖供热151
四、改变燃料构成和改革生产工艺152
五、绿化造林153
六、加强大气环境质量管理153
第五节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154
一、颗粒污染物的治理技术155
二、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158
第五章 水污染及其控制技术162
第一节 水污染及危害162
一、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途径162
二、水污染及危害169
第二节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171
一、污染调查171
二、水环境质量监测172
三、水质评价172
一、物理处理法177
第三节 水污染治理方法177
二、化学处理法179
三、物理化学法180
四、生物净化181
第六章 物理污染及其控制技术184
第一节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184
一、噪声与噪声源184
二、噪声的声学特性186
三、噪声污染的危害190
四、噪声控制技术193
第二节 电磁辐射污染及其控制199
一、电磁辐射污染200
二、电磁污染源201
三、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202
四、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203
第三节 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205
一、放射性污染源206
二、放射性污染的危害208
三、放射性污染的防治209
第四节 热污染与光污染及其控制212
一、热污染及其防治212
二、光污染214
一、土壤污染与土壤净化217
第七章 土壤污染及其控制技术217
第一节 土壤污染217
二、土壤污染源219
三、土壤污染物及危害221
第二节 土壤污染的防治227
一、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227
二、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228
三、防止土壤污染的措施228
第三节 土壤侵蚀及其控制230
一、沙漠化231
二、水土流失232
三、土壤盐渍化234
四、非农业占用236
第三篇 环境热点问题239
第八章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239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239
一、全球气温变化概况240
二、温室效应241
三、全球变暖对世界的影响247
四、关于全球变暖问题的争论250
五、防止全球变暖的国际合作253
第二节 臭氧层破坏256
一、臭氧层的形成与破坏257
二、臭氧层破坏的原因260
三、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危害264
四、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国际合作266
第三节 酸性降水270
一、酸性降水概况270
二、酸雨的形成机理274
三、酸雨的危害280
四、酸雨的防治283
第九章 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288
第一节 固体废物288
一、固体废物及其分类288
二、危险废物的转移292
第二节 危险废物对环境的破坏296
一、废物的特点296
二、危险废物对人类的毒害297
三、危险废物对环境的危害298
第三节 危险废物的管理300
一、固体废物管理的一般措施300
二、固体废物处理的新技术301
三、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对策302
第四篇 环境与发展305
第十章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305
第一节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305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306
二、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两种观点307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309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309
二、可持续发展包含的内容310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311
第三节 中国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312
一、中国在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方面的基本情况312
二、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将面临的问题314
三、中国经济和环境研究的进展及对策316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319
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论319
第十一章 环境管理319
二、环境管理的特点320
三、环境管理的内容320
四、中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321
第二节 环境法制管理324
一、环境法概述325
二、中国环境法规定的基本原则327
三、中国环境法体系327
四、中国和国际环境条约329
五、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责任332
一、环境质量管理概述334
第三节 环境质量管理334
二、环境标准336
三、环境监测340
四、环境质量评价344
第四节 环境标志管理352
一、环境标志制度352
二、环境标志制度的基本内容352
三、环境标志制度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354
四、中国环境标志制度的特色——在政府领导下实施第三方认证355
第五节 环境规划管理356
一、环境规划管理概述356
二、环境规划的实施358
三、中国2000年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规划的措施361
第十二章 环境安全364
第一节 环境安全概述364
一、环境安全的概念364
二、环境安全的产生和发展365
三、环境安全产生的意义366
第二节 环境安全的实施367
一、环境安全的基本内容367
二、国际环境安全369
三、中国呼唤环境安全意识370
参考文献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