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用病毒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用病毒学
  • (澳)怀 特(White,D.O),(澳)芬 纳(Fenner,F.J.)著;郑志明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16246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701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7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用病毒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动物病毒学原理3

第一章 病毒的结构和分类3

绪言3

病毒的形态学4

病毒的化学组成9

病毒的灭活18

病毒的分类21

DNA病毒25

RNA病毒30

未分类的病毒37

参考读物38

第二章 病毒的培养和检测40

绪言40

细胞培养40

鸡胚48

病毒感染力的测定50

实验动物50

病毒体其他特性的测定54

参考读物57

第三章 病毒的增殖59

绪言59

研究病毒增殖的方法60

病毒的增殖周期66

病毒基因组表达的策略67

吸附71

穿入(侵入)74

脱衣76

转录77

翻译84

病毒核酸的复制87

装配(形态发生过程)90

细胞大分子合成的抑制96

参考读物97

结尾97

第四章 病毒的遗传和进化100

绪言100

突变101

流产感染和缺陷性病毒107

病毒间的遗传相互作用107

病毒基因产物间的相互作用111

基因工程114

毒力的遗传基础118

自然发生的遗传变异122

参考读物129

第五章 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和病理变化130

绪言130

病毒对细胞的作用130

致病性和毒力138

组织损伤机制138

病毒感染途径139

体内扩散机制145

病毒的排出155

参考读物157

第六章 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反应158

基础免疫学158

抗病毒免疫机制170

病毒感染的恢复179

对再感染的免疫182

免疫病理学184

宿主抵抗力的决定因素187

干扰素195

参考读物203

第七章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205

绪言205

培养细胞的持续性感染207

晚期合并症感染209

动物的持续性感染209

潜伏感染210

慢性感染214

慢感染219

持续性感染的致病机制221

参考读物225

第八章 肿瘤病毒227

绪言227

逆转病毒228

肿瘤基因238

疱疹病毒246

乳多空病毒250

肝DNA病毒254

病毒在人癌中的作用256

参考读物257

病毒的传播259

绪言259

第九章 病毒性感染的流行病学和控制259

病毒在自然界中的生存264

发病率的季节性变化275

免疫在流行病学上的重要性278

流行病学方法280

证明病毒与疾病之间的病因关系286

病毒性疾病的控制和根除288

参考读物295

第十章 病毒性疾病的免疫接种297

绪言297

活疫苗298

灭活疫苗304

提纯蛋白质、“克隆”蛋白质及合成蛋白质305

抗独特型抗体309

“活疫苗”或“死疫苗”?310

免疫接种政策315

被动免疫接种318

参考读物319

第十一章 病毒性疾病的化疗321

绪言321

发展抗病毒药物的战略设想322

临床应用326

干扰素328

拟核苷药物334

其他抗病毒药物341

其他抗病毒途径343

参考读物344

第十二章 病毒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346

绪言346

病毒、抗原或核酸的直接证明348

病毒分离362

血清抗体的测定379

参考读物384

第二部分 人类病毒389

第十三章 肝DNA病毒389

绪言389

肝DNA病毒科的特征390

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392

致病机制与免疫394

实验室诊断396

流行病学399

控制401

参考读物405

第十四章 乳多空病毒407

绪言407

乳多空病毒科的特征407

乳头瘤病毒407

多瘤病毒413

参考读物415

第十五章 腺病毒416

绪言416

腺病毒的特征416

临床表现420

致病机制和免疫422

实验室诊断423

流行病学425

控制426

参考读物427

第十六章 疱疹病毒428

绪言428

疱疹病毒的特征428

单纯疱疹病毒431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442

巨细胞病毒(CMV)447

EB病毒455

参考读物460

第十七章 痘病毒462

绪言462

痘病毒科的特征462

实验室诊断465

天花466

痘苗病毒的预防接种466

人类猴痘470

传染性软疣470

牛痘与挤奶工人结节471

羊口疮472

亚巴痘与特纳痘473

参考读物473

第十八章 微小病毒475

绪言475

微小病毒科的特征475

腺病毒相关病毒476

微小病毒B19477

微小病毒RA-1480

参考读物481

第十九章 小核糖核酸病毒和嵌杯样病毒482

绪言482

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特征482

脊髓灰质炎病毒485

其他肠道病毒492

甲型肝炎病毒501

鼻病毒505

嵌杯样病毒科507

参考读物511

第二十章 披盖病毒和黄病毒513

绪言513

披盖病毒科和黄病毒科的特征514

人的临床表现519

致病机制和免疫521

实验室诊断523

流行病学525

控制534

风疹536

参考读物544

第二十一章 正粘病毒546

绪言546

正粘病毒科的特征546

流感的临床表现550

致病机制和免疫550

实验室诊断551

流行病学552

控制554

参考读物556

病毒的特征558

绪言558

第二十二章 副粘病毒558

麻疹病毒562

腮腺炎病毒565

副流感病毒568

呼吸道合胞病毒570

参考读物576

第二十三章 冠状病毒578

绪言578

冠状病毒科的特征578

临床特征580

致病机制和免疫580

实验室诊断581

流行病学582

参考读物582

嵌沙样病毒科的特征583

绪言583

第二十四章 嵌沙样病毒583

拉沙病毒586

胡宁病毒589

马秋博病毒589

LCM病毒590

参考读物591

第二十五章 本扬病毒592

绪言592

本扬病毒科的特征592

啮齿动物传肾病(汉坦病毒)595

裂谷热598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600

加利福尼亚脑炎(拉克罗斯病毒)601

白蛉热603

参考读物603

弹状病毒605

第二十六章 弹状病毒和丝状病毒605

狂犬病毒607

丝状病毒610

参考读物612

第二十七章 呼肠病毒614

绪言614

呼肠病毒科的特征614

轮状病毒616

环状病毒622

正呼肠病毒623

参考读物624

第二十八章 其他病毒性疾病625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625

非甲非乙型肝炎637

Delta(HDV)肝炎640

海绵状脑病643

参考读物648

第二十九章 病毒综合征650

绪言650

呼吸道病毒病650

病毒性胃肠炎656

中枢神经系统病病毒657

病毒性皮疹663

病毒性出血热666

泌尿生殖系病毒感染667

眼部病毒病669

病毒性关节炎671

病毒性心肌炎672

病毒性肝炎672

病毒性胰腺炎674

先天性及围产期病毒感染674

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病毒感染676

参考读物677

索引6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