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1121047.jpg)
- 曾东山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2135·012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242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研究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的意义1
一、中国近代发生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的原因1
二、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与中国近代哲学的发展11
三、研究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的现实意义24
第一章 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的开始29
第一节 魏源对中西关系的认识30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30
二、学习西方要同改革内政相结合,反对脱离实际31
三、“有用之物,即奇器而非淫巧”32
四、“势变道不变”和三纲永恒论33
第二节 太平天国学习西方和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斗争34
一、改造基督教上帝和利用基督教教义34
二、《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等思想36
三、《资政新篇》中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37
四、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40
五、革命世界观的萌芽41
六、地主阶级的反扑42
第二章 改良派、顽固派和洋务派关于“中体西用”、“道嚣”、“体用”之争44
第一节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的内容44
一、西方之所以富强,是由于工商业的发达45
二、议会制度是西方富强之“本”47
三、废除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校48
第二节 康有为对西方的认识和变法主张50
一、革命形势和戊戌变法50
二、“立宪法”、“开国会”51
三、宣传西方民主平等学说,创立“三世”说历史进化论52
四、批驳“用夷变夏”甘当“洋奴”论57
第三节 梁启超对变法维新的宣传59
一、“变法之本……在变官制”59
二、“变者,古今之公理也”60
三、“三世六别”的历史进化论62
第四节 谭嗣同的“道器”、“体用”论和“破中外之见”63
一、“道,用也;器.体也,体立而用行”63
二、“两三世”说的历史进化论64
三、学习西方的“法度政令”65
四、“破中外之见”66
第五节 严复“体用”、“本末”的统一论和对中西文化的比较68
一、“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68
二、对中西文化的比较70
第六节 封建顽固守旧派敌视西学和维护中学72
第七节 洋务派对中西文化和哲学的态度74
一、洋务运动74
二、坚持封建君主专制制度76
三、“旧学为体,新学为用”77
四、与封建顽固守旧派结成联盟79
第三章 革命派、立宪派和革命派内部对跃进和渐变、向前和回头之争81
第一节 康有为向“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倒退83
一、鼓吹“保皇”,反对民主革命83
二、宣扬中国封建旧制度旧文化旧道德85
第二节 梁启超坚持君主立宪87
一、广泛介绍西学87
二、与革命派论战88
第三节 孙中山对康有为、梁启超的批判89
一、坚持民主革命,创建中华民国89
二、用革命进化论批判庸俗进化论90
三、创造性地宣传进化论92
第四节 章太炎等革命派对康有为的批判93
一、“竞争出智慧,革命开民智”93
二、“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94
一、民族主义和中西文化96
第五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中西文化96
二、民权主义和中西文化98
三、民生主义和中西文化101
四、从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为“以俄为师”106
五、把西方先进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相结合107
第四章 五四时期新、旧思潮和东方文化论与西方文化论之争108
第一节 新、旧思潮的大激战108
一、封建势力迫害和攻击新文化运动108
二、先进分子对封建势力和卫道士的批判112
一、“意欲”是文化发展的“根本”,东西文化的不同,是由于“意欲路向”不同117
第二节 梁漱溟东方文化派的基本观点117
二、柏格森哲学和王守仁派心学相结合120
三、东方化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23
四、反对西方的先进文化和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125
第三节 胡适西方文化派的基本观点126
一、以实用主义文化观反对“意欲”决定文化发展观126
二、全盘西化论和民族文化虚无主义129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者对东方文化派的批判130
一、全盘西化的理由134
第五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盘西化”论和“折衷”论、“中国本位文化”论之争134
第一节 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134
二、反对复古和折衷135
三、文化观和对中西文化态度的错误136
第二节 胡适的全盘西化论138
一、东西文化的特点138
二、对中国民族文化的态度和观点140
三、与陈序经全盘西化论的差异142
四、自相矛盾和空想144
第三节 折衷论146
一、反对复古和全盘西化146
二、对西方文化的不同部分采取不同的态度148
第四节 “中国本位文化”论149
第六章 抗日战争时期复古与反复古、非理性主义与理性主义之争152
第一节 钱穆的中西文化观和复古排外论152
一、中国“五千年来”的立国靠了中国传统文化152
二、所谓“传统文化”153
三、近代西方文化155
四、中国“走了一百年冤枉路”156
第二节 冯友兰的唯心主义文化观和封建复古论157
一、“新理学”是重复程朱理学157
二、宣扬“天命论”、宿命论159
三、从“类的观点”看中西文化160
四、“类”是“依照某理”而成163
五、宣扬封建伦理道德165
六、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66
七、杜国庠等人对冯友兰的批判170
一、文化是“绝对精神”的“显现”172
第三节 贺麟的唯心主义文化观和封建复古论172
二、文化的“体”和“用”173
三、提倡封建伦理纲常,宣扬封建复古176
四、吸收西方中世纪和帝国主义时代的文化178
五、胡绳对贺麟的批判180
第一节 戴季陶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及其封建复古论181
一、戴季陶主义的出现181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者同戴季陶、蒋介石、陈立夫之间的争论181
二、鼓吹恢复中国封建旧文化旧道德,反对唯物史观184
三、马克思主义者对戴季陶的批判185
第二节 蒋介石集团对革命文化运动的围攻188
第三节 三十年代文化战线上的三次论战191
一、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191
二、中国社会史的论战197
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论战198
第四节 蒋介石集团的文化复古运动及其反动哲学思想201
一、建设封建伦理道德202
二、“唯生论”和“诚”的哲学203
三、“力行”哲学206
第五节 周恩来、艾思奇等对蒋介石集团的批判208
第八章 封建复古论和全盘西化论的发展213
第一节 五四时期以后梁漱溟的东西文化观和复古论213
一、“人类文化有三期次第不同”213
二、中西哲学和文化的特征215
三、“伦理本位底社会”和“伦理本位底文化”219
四、“职业分途”社会222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以后胡适的中西文化观和全盘西化论224
毛泽东及其战友对争论的科学总结227
一、中国近代学习西方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情况227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问题的基本观点228
三、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之争的性质232
四、正确对待中外文化和它们的关系233
五、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的关系236
六、新文化的内容和发展方向237
后记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