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史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哲学史 上
  •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2018·160
  • 出版时间:1980
  • 标注页数:414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编写说明1

第一编 奴隶制时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商周——春秋)1

第一章 古代无神论和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及其反对有神论的斗争7

第一节 殷周时代的宗教迷信7

第二节 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萌芽10

第三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萌芽15

第四节 无神论观念的兴起18

第二章 孔丘的唯心主义22

第一节 复兴周礼的正名思想23

第二节 “克己复礼”的仁27

第三节 “生而知之”的先验论32

第四节 “道中庸”的折中主义思想36

第五节 “富贵在天”的天命论40

第三章 孙武“奇正相生”的军事辩证法思想44

第一节 富国强兵的思想45

第二节 “不可取于鬼神”与“知彼知己”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47

第三节 “奇正相生”的军事辩证法思想49

第四章 墨翟的唯物主义经验论53

第一节 “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政治思想54

第二节 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认识论61

第三节 “天志”、“明鬼”的宗教思想65

第二编 封建制形成和确立时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战国)74

第一章 前期法家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告子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因素74

第一节 前期法家的进步社会历史观74

第二节 告子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因素77

第二章 孟轲的“人性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80

第一节 孟轲的“仁政”学说81

第二节 天赋道德的“性善”论85

第三节 “良知”说的先验论和“劳心者治人”的英雄史观88

第三章 老子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和朴素的辩证法因素93

第一节 “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93

第二节 “道”生万物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96

第三节 朴素的辩证法因素98

第四节 “玄览”的神秘主义认识论100

第四章 《管子》书中《心术》等四篇的唯物主义思想103

第一节 法、礼结合的社会政治思想103

第二节 唯物主义的“精气”说105

第三节 “静因之道”的认识论107

第五章 庄周的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112

第一节 追求无条件精神自由的虚无主义人生观112

第二节 相对主义的不可知论114

第三节 主观唯心主义体系118

第六章 惠施、公孙龙的名辩思想122

第一节 惠施的“合同异”说123

第二节 公孙龙的“离坚白”说127

第七章 后期墨家唯物主义的认识论132

第一节 注重实际功利的进步社会历史观132

第二节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133

第三节 唯物主义的逻辑理论137

第八章 《易传》的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因素142

第一节 关于《易传》142

第二节 唯心主义的体系143

第三节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146

第九章 荀况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151

第一节 进步的社会政治历史观151

第二节 “性恶”论的人性论155

第三节 唯物主义的自然观158

第四节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161

第十章 韩非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168

第一节 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和进步的历史观169

第二节 注重“参验”的唯物主义认识论174

第三节 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无神论思想178

第三编 封建制前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汉——唐)190

第一章 汉初的哲学思想190

第一节 汉初的黄老学派190

第二节 陆贾的哲学思想192

第三节 贾谊的哲学思想194

第二章 董仲舒的神学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思想体系200

第一节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理论200

第二节 “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目的论和“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世界观203

第三节 唯心主义认识论209

第四节 循环论的唯心史观和性三品说211

第三章 扬雄和桓谭的哲学思想213

第一节 扬雄对于当时宗教迷信观念的批判213

第二节 《太玄》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215

第三节 扬雄的辩证法观点218

第四节 扬雄的认识论219

第五节 扬雄的人性论与社会政治思想221

第六节 桓谭对谶纬迷信的批判222

第七节 桓谭的唯物主义形神论223

第四章 谶纬迷信和《白虎通》的宗教神学225

第一节 谶纬和象数之学225

第二节 《白虎通》的宗教神学231

第五章 王充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237

第一节 反对天人感应论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无神论238

第二节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243

第三节 历史观和人性论247

第四节 命定论思想249

第六章 王弼的唯心主义本体论252

第一节 “名教”本于“无为”253

第二节 “以无为本”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255

第三节 “得意在忘象”的唯心主义先验论259

第四节 “治众者至寡”的英雄史观261

第七章 裴頠和欧阳建的唯物主义思想264

第一节 裴頠等反对玄学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背景264

第二节 裴頠“崇有论”的唯物主义理论266

第三节 欧阳建“言尽意论”的唯物主义反映论269

第八章 郭象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273

第一节 “独化”说的神秘主义世界观273

第二节 形而上学的诡辩论278

第三节 不可知论的认识论281

第四节 维护封建等级制的社会政治理论284

第九章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287

第一节 佛教的传人和盛行287

第二节 慧远的宗教唯心主义和神不灭论290

第三节 僧肇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体系298

第十章 范缜的战斗唯物主义和无神论309

第一节 范缜“神灭论”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309

第二节 范缜对形神关系的唯物主义无神论论证316

第十一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道教唯心主义的发展326

第一节 道教的形成和概况326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唯心主义330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道教唯心主义338

第四节 道教与佛教的相互影响和斗争346

第十二章 隋唐时期佛教唯心主义的发展350

第一节 玄奘与唯识宗353

第二节 法藏与华严宗361

第三节 慧能与禅宗367

第十三章 韩愈和李翱的唯心主义及其反对佛教的斗争376

第一节 韩愈等人反对佛教斗争的历史背景376

第二节 韩愈的唯心主义及其反对佛教的斗争379

第三节 李翱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人性论389

第十四章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394

第一节 柳宗元刘禹锡和二王的政治改革运动394

第二节 柳宗元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历史观396

第三节 柳宗元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无神论思想400

第四节 刘禹锡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无神论思想404

第五节 柳宗元刘禹锡和佛教411

热门推荐